失眠靠吞藥能解決嗎?

2021 年 11 月 26 日

台灣使用安眠藥的人數和數量都相當驚人,有睡眠困擾的人將近一半,一年呑掉將近9億顆,人均用量高居亞洲第一、全球第二!台灣簡直就是個失眠之島。 失眠是現代人最難迴避的文明病,因為睡不好到醫院求診者年年增加,近兩年已增加到七十八萬人,女性是男性的兩倍,尤其五十至五十九歲的中壯年齡層增加最多,這僅是健保統計數字,還有更多未向醫師求診的黑數。 失眠其實很常見,若是短暫的睡不著,全台灣至少三成的人都有過類似經驗,一點都不少見,大多是壓力與時差所造成。

前者像是失戀、離婚、換工作、家庭遭逢變故,生活遇到突如其來的改變;後者則是白班換成夜班、夜班調成白班,或是長途旅行的時區落差。這些是短期性的,約莫一到三週就能夠恢復。

臨床上,真正的失眠診斷標準需要超過一個月以上,包含入睡困難、中斷睡眠或是淺眠,造成隔天醒來感到疲憊,影響到社交生活、記憶力、集中力,以及心跳、血壓等生理都產生變化,長期下來造成問題,這才能確診「失眠症」或「睡眠障礙」。

一次睡眠週期分五階段

睡眠週期分為五階段,一開始是躺下去的三、五十分鐘,叫做第一階段「入睡期」;第二階段「淺睡期」時,我們的腦波會開始有點變慢,忽大忽小;再來漸漸變慢,心跳、血壓也跟著緩降,進入第三階段「熟睡期」及第四階段「深睡期」,此時不太容易搖得醒;最後是第五階段「快速動眼期」,腦波變化會亂七八糟的,因為一直在做夢。

從第一到五階段走一遍,就是睡眠的一次完整週期,通常要九十到一百一十分鐘左右,端看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一場完整睡眠會歷經四至五次的循環,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睡飽要五個鐘頭,有些人則得睡七或九個鐘頭才覺得充足。

失眠不能只是簡化為睡不著,必須更仔細地區分三種狀況:入睡困難、中斷睡眠、淺眠多夢,按階段困擾對症下藥。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,可從心理及生理因素分析,像是焦慮、憂鬱、心理障礙或情緒障礙,吃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、疾病疼痛、荷爾蒙變化或是心臟衰竭持續喘所造成,也有部分原因是睡前喝了大量咖啡因、提神飲料,服用甲狀腺素、類固醇也會有同樣影響。

不過,現代人最主要的失眠原因仍來自壓力,年輕人是課業、情感,四十到六十歲的中年人則屬工作壓力居多,這也是失眠人口最大宗,約占四成。另外三成多是老年人,因退化與身體疾病造成,占據第二多。 失眠不是吃安眠藥就好,尤其要考量他的共病與用藥狀況,生活習慣與日常作息,平常是否愛喝提神飲料、酒精等,一一抽絲剝繭找出核心原因才有辦法真正解決。

不把睡眠當問題 就不會有失眠

失眠是個問題嗎?可能未必。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楊建銘指出,失眠本就是遠古時代就存在的防衛機制,當人類感到被威脅、不安全時,身體便可能啟動這個保護機制,抑制睡眠調節系統,以提高警覺、避開危險,現代人在壓力下短暫失眠,顯示這個機制並未因演化消失。

失眠小測驗 看看你的睡眠常識對不對?

1如果需要犧牲睡眠來完成工作,哪種選擇比較好?

□熬夜,把工作完成後再睡。

□按時入睡,隔天早起做事。

解答:按時入睡

很多人會抱著「今日事今日畢」的態度,選擇先熬夜做完工作再睡,不過,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蔡宇哲指出,對睡眠最好的選擇,是隔天提早起床工作。因為要維持人體生理時鐘穩定,儘量在固定時間上床睡覺,對於深度睡眠的形成比較有利。

且在生理上,有助於修復受損細胞、生成肌肉的生長激素,人體分泌的巔峰期在前半夜,大約是晚上10點到凌晨2點,如果時間到了卻沒睡,分泌量就會大減。

2加班結束,回家途中感覺疲累,哪種選擇比較好?

□在公車上先小睡一會兒。

□撐到回家晚點再睡。

解答:撐到回家晚點再睡

日本睡眠學會理事三島和夫在《24位名醫肯定,最好的休息法》指出,如果在回家的路上睡著,晚上到家後會變得難以入眠,深層睡眠也會減少,導致睡眠品質惡化。

蔡宇哲認為,在車上的小憩通常無法熟睡,卻可能導致夜間入睡不易,延後睡眠時間,因此撐到回家後趕快上床睡覺比較妥當。但若是本來有長期睡眠剝奪、睡眠不足的問題,恐怕就顧不得時間長短,得把握時間睡覺了。

3失眠了,但隔天有重要會議必須需快點睡著,怎麼選擇?

□喝酒助睡。

□吞顆安眠藥。

解答:吞顆安眠藥

蔡宇哲認為,若無法自行入睡,比起喝酒,吃安眠藥是相對較好的選擇。「因為安眠藥的開立必須經過專業的評估,可以控制藥量和效果。」至於喝酒雖然會讓人很快入睡,但酒精卻會讓睡眠停留在淺睡期,睡得斷斷續續,特別是在睡眠的後半段。

酒精也會誘發睡眠呼吸中止症,讓人整夜不斷暫停呼吸。加上人體對酒精的耐受度會逐漸增加,若為了助眠而飲酒,恐怕會愈喝愈多 然而,有些人遇到壓力時輾轉難眠,有些人卻彷彿無視泰山崩於前依然倒頭大睡,這個特質和個人的警覺性有關,因此,失眠本身其實不是問題,甚至在危險環境中還是生存優勢。 暢銷書《真原醫》作者楊定一博士也認為,大眾普遍對於睡眠抱持錯誤的期待。

他在《好睡:新的睡眠科學與醫學》指出,多數人認為好的睡眠就該「一覺到天亮」,但美國曾有歷史學家歸納文獻後發現,以前的人通常會在半夜醒來1、2個小時,前後各睡4個小時,而半夜醒來的這段時間其實是人最放鬆、最自在的時候,因此楊定一直指,一整晚連續睡8小時,可能是現代社會才有的「發明」。

那麼究竟睡多久才夠?每個人都不同,如果為了害怕失眠而焦慮,那麼光是這種焦慮就讓人難以入睡了,「不把睡眠當作一個問題,自然也就沒有一個東西叫失眠,」楊定一說。 因此,失眠到現代成了一種集體焦慮,甚至如同流行病,大多是因為錯誤的認知合併不良的習慣,加上老是把安眠藥當成救世主,導致原本只是短暫睡不好,卻演變成慢性失眠,一步步吞蝕身心健康。 處理失眠的第一步,是要先釐清可能影響睡眠品質的生理和心理因素。

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煜軒觀察,醫院每100個失眠求診的人,純粹只有失眠而沒有其他狀況的人僅有5%,其餘則合併了各種身心問題:約有3~4成的人有憂鬱症、焦慮症或其他精神疾病,2成的人是內外科身體病痛所致,而15~20%的失眠則是因藥物濫用或酒癮引發,應該轉介到適當的科別,經過進一步的檢查找到根本原因加以治療。 若能在開始失眠的第一時間就追根究柢,發現主因並對症治療,通常能有不錯的效果。


以上圖文源自網絡,版權屬原作者並深表敬意,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,若有侵權,請告知刪除。

位於: 保健養生

標籤:,

發表迴響

抱歉,您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!

引用網址  |  本篇文章的迴響 RSS 訂閱。


月曆

四月 2024
« 三月    
1234567
891011121314
15161718192021
22232425262728
2930  

近期文章